条线 |
□德育; □少先队 R教学; □教育科研; □人事; □师干训; □信息化; □安全; □总务后勤; □工会; |
主要 成员 |
陈海娟 邬春辉 路孔明 杜爱芬 |
|||
指导思想 |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坚持整体育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深化绿色指标评价改革,全面实行教学评价等第制,创亮点、补短板、铸品质,深入推进“人文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
|||||
重点工作 及 措施 |
1、推进课程管理,深化翔梦学科建设。 措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抓好基础型课程,拓展探究型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丰富拓展型课程,合理规划课程计划;丰富翔梦学科内涵,开展好“快乐活动日+”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推进“校园泥吧”“舞韵莲湘”“溪韵黄梅”等学校特色课程。 2、开展教学节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措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节方案及工作重点,开展好青村小学“乐学杯”教学评比活动、作业设计活动、教研组主题活动、绿色指标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等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深化教研组建设,提高团队战斗力。 措施:注重学科德育、学科美育,围绕学科教研组课题或专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认真制定好教研组和备课组计划,突出重点,有效落实;争取完成好自然、劳技、美术等学科教研组的合格验收申报,同时做好体育、音乐教研组的申报优秀教研组的筹备工作。 4、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措施: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构建人文课堂。加强乐学单的建设,重视统编教材语文教材的梳理和研究,开展好作业设计的工作;开展智慧校园及电子班牌的运用及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智慧校园”,加强录播室的管理与使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能上传一节录播课;加强“对分课堂”模式的研究,突出课堂讨论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加强毕业班管理,再上新台阶。 措施:分析现状和问题,开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激发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好毕业班家长开放活动,家校合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6、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开展好辅优补差。 措施:不断推进教学等第制评价改革,完善好《学生学分银行》《教师记载手册》的使用,借力电子班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抓好减负工作,一年级做好学习准备期工作,做好校园开放日活动;加强对三四五年级进行质量监控工作,重点研讨好辅优补差工作,抓两头带中间,全面提升学生学业合格率和优秀率。 7、加强课程标准的研讨,绿色指标的研究。 措施:大力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乐学单的优化、基于绿色指标的试题设计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真做好本学期四年级绿色指标的调研测试工作。 8、加强统编教材教学的研究与培训,用好统编教材。 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理解,改变教师教学理念;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以及教研课的实战研讨,提高教师统编教材教学能力。 9、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各类专用室管理等工作。 措施: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加强语文文字的训练,积极迎接年底的书法考级,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有提高。做好学籍管理、青芽图书馆、专用室管理、快乐活动日+、学生看护、教学资源库完善等工作。 |
|||||
行事历 |
||||||
周次 /日期 |
主要工作(周内完成) |
主要工作 (时间跨度长,月内完成) |
月份 |
|||
暑假 准备周 8.26-8.31 |
1、制定教导处计划 2、教师课务微调 3、调整好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 4、教学常规制度学习 5、统编教材使用学科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师全员培训 |
学生报名、注册, 开学工作。 |
8 |
|||
1 9.2-9.6 |
1、上好开学第一课 2、快乐活动日+课程招生 3、教研(备课组)组长培训(1):①解读教导处计划 ②本学期教研工作研讨、布置 ③理论学习 4、学困生情况摸底,各年级建立学困生档案 5、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
1、有效制定计划,确定活动专题 2、加强教育教学“十项”常规检查 3、“快乐活动日+”开展工作 4、一五年级系列活动 5、教学节启动
|
9月 |
|||
2 9.9-9.12 |
1、教研组活动:①解读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学期教研主题的确定 ③学期教研活动分工及布置 2、快乐活动日+课程教师会议 3、学籍管理:转入转出学生学籍统计、注册工作 4、教研组长、备课组制定教研计划 5、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6、一年级语数英教师会议(一年级准备期展示准备会) 7、“快乐30分”“快乐星期五”活动开展 |
|||||
3 9.16-9.20 |
1、备课组活动:①解读备课组工作计划 ②本年级本学科研究主题的确定 ③学期备课组活动分工及布置 2、毕业班语数英教师会议 3、毕业班家长会 4、教学“六环节”规范:教学计划检查 5、教学节启动
|
|||||
4 9.23-9.30 |
1、教研组活动:①辅优补差工作研讨 ②学科评价工作的推进 2、毕业班学生大会 3、教学“六环节”规范:第一轮随堂听课(行政人员) 4、一年级家长开放日、一年级准备期展示
|
|||||
5 9.31-10.6 |
国庆节、重阳节长假(调休) |
1、“乐学杯”教学竞赛 2、统编教材学科工作研讨 3、乐学单使用情况自我分析 4、学科基本技能竞赛(教研组长设计并组织活动) |
10月 |
|||
6 10.8-10.12 |
1、备课组活动:①集体备课、说课 2、骨干教师展示活动 3、教学论坛:我与乐学单 4、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研讨 5、“乐学杯”教学竞赛布置
|
|||||
7 10.14-10.18 |
1 1、教研(备课)组长培训(2):①各组基本要求 ②教研组课题推进工作(结合科研室)③合格教研组长交流争创体会及后续目标,未合格教研组长谈争创优势与不足 2、教研组:教学“六环节”规范:第一轮学生作业及批改互查 3、辅优补差检查(分管领导) 4、网络资源库整理、完善
|
|||||
8 10.21-10.25 |
1、备课组:①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工作布置(备课组长命题) ②理论学习 ③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研究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结合电子班牌) 3、语文基本技能竞赛(学生) 4、乐学杯教学评比 |
|||||
9 10.28-11.1 |
1、教研组活动:优质课听课、评课(语数英每组2节,其它学科1节,录播室) 2、年级组自行安排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年级组长协调) 3、乐学杯教学评比 |
|||||
10 11.4-11.8 |
1、教研(备课)组长培训(3):课题中期管理 2、备课组活动:①阶段性综合评价分析②文本分析 3、各教师基于期中阶段性评价情况,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 4、第二轮观课活动(组长) |
1、各教师修正教学计划 2、家长开放日活动 3、教学节活动总结 4、学科基本技能竞赛(教研组长设计并组织活动) |
|
|||
11 11.11-11.15 |
1、教研组活动:①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分析②相关理论学习③各教研组长外出会议、学习内容传达 2、教学“六环节”规范:第二轮随堂听课(组长) 3、数学基本技能竞赛(学生) |
|||||
12 11.18-11.22 |
1、备课组活动:①磨课②教学疑难问题研讨(课堂教学) 2、配合德育组准备好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课 3、快乐活动日+课程教师会议,分析半学期来的亮点与不足、提出下半学期改进措施 |
|||||
13 11.25-11.29 |
1、教研组活动:学科教学基本技能竞赛(年级组长设计并组织活动) 2、实验小学送教上门(暂定) 3、英语基本功能力竞赛 4、对照计划工作梳理 |
|||||
14 12.2-12.6 |
1、备课组活动:①磨课 ②“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自查、交流 2、党团青搭档课 3、教学论坛(统编教学感受与体会) |
1、教学常规检查 2、非考试类学科评价 |
12月 |
|||
15 12.9-12.13 |
1、教研(备课)组长培训(4): 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工作研讨 2、教研组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非考试类学科、快乐活动日课程评价工作研讨
|
|||||
16 12.6-12.20 |
1、备课组活动:复习计划研讨制定 2、教学“六环节”规范:第二轮辅优补差、听课笔记检查(教研组长) 3、各年级语数英学科分工梳理复习重点、形成分类集中巩固乐学单 |
|||||
17、18 12.23-12.27 |
1、教研组活动: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工作研讨、布置 2、教学“六环节”规范:第二轮教学设计检查(互评) 3、非考试类年级及学科小达人评比活动 4、快乐活动日课程展示考核 5、一年级语数英学科小达人评比 |
|||||
18 12.30-1.3 |
1、复习阶段 2、教学“六环节”规范:复习计划检查(分管领导)
|
阶段性学业综合评价、 教学常规检查 |
||||
19 1.6-1.10 |
1、期末学业综合评价 2、第二轮学生作业及批改检查 3、教师上交各类教学资料 |
2020/1月 |
||||
20 1.13-1.17 |
1、教研(备课)组长培训(5):重点或特色工作交流 2、教学资料整理、装订、归档 |